俄罗斯的谈判立场有松动,但逻辑似乎有点奇葩
近段时间以来,在国际社会中非西方力量的斡旋下,俄罗斯表现出了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愿望。比如,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和俄
近段时间以来,在国际社会中非西方力量的斡旋下,俄罗斯表现出了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愿望。比如,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和俄副外长米哈伊尔·加卢津先后提出了谈判“三条件”和“10点和平建议”。然而,其中的一个“硬性条件”使谈判几乎没有任何操作的可能。
在回应《十二点立场》时,扎哈罗娃曾表示,俄罗斯愿意通过谈判政治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但她同时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西方必须停止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二是乌克兰和西方承认“俄暂时占领的地区为俄罗斯领土”,并确认乌克兰的不结盟地位。三是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撤销对俄罗斯诉讼。此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又进一步“细化”了俄方的立场,提出了10项原则和条件。
俄副外长加卢津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列举了政治解决俄乌冲突的10项条件:(一)乌克兰停止敌对行动,西方国家停止援助乌克兰。(二)乌克兰保持中立和不结盟地位。(三)确认乌克兰的“无核”地位。(四)乌克兰和国际社会承认“新的领土现实”(包括克里米亚以及卢甘斯克等“新入俄”四地领土)。(五)乌克兰军队“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六)乌克兰保证俄语、讲俄语公民以及少数民族的权利。(七)确保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自由跨境流动。(八)乌克兰和西方取消反俄制裁和索赔,终止对俄罗斯的一切诉讼。(九)乌克兰的立法原则和法律体系“回归”独联体的法律框架。(十)援助乌克兰的西方国家负责重建俄罗斯曾承建的顿巴斯等地区被摧毁的基础设施。
从扎哈罗娃所说的“三条件”和俄副外长加卢津的“10点建议”来说,尽管条款多而复杂,但大部分还是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比如乌克兰无核化地位、俄语地位等问题。
乌克兰本来就与俄罗斯、美国和英国有个《布达佩斯备忘录》,现在的乌克兰也并没有核武器,只要重新签署一份“新协议”就可以了。然而,解决这些问题显然需要坐下来谈判。所以,关键问题是双方能否“坐下来”。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俄罗斯提出的“承认新的领土现实”这一条款等于是堵死了谈判之路。
俄罗斯提出的乌克兰和国际社会“承认新的领土现实”这一条,其实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2014年“公投入俄”的克里米亚领土。二是俄罗斯在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占领”的领土。对于这一条,姑且不论美国的态度,即便是基辅政权,它也不可能接受。
之所以说基辅政权不可能接受“承认新的领土现实”这一条,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乌克兰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也就无所谓被打得更破、更烂了。二是在北约的武装下,现在的乌军与开战时相比,实力已经大增。那时没有放弃抵抗,现在更不会轻易放弃。三是这场冲突已经使俄乌两国民众结下深仇大恨,如果基辅政权“放弃”领土,必然会被乌克兰民众视为“卖国贼”。所以,只要俄罗斯这个谈判条件“不松动”,小泽就不会坐上“谈判桌”。
也许是俄罗斯意识到了关于“领土”问题的这项条款太过刚硬,也许是俄罗斯感受到了自己很难在这场战争中获胜,当然,也可能是基于俄罗斯的谈判策略,日前,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塔诺夫谈了对此问题的看法,给出了“个人建议”。
科尔图塔诺夫认为,卢甘斯克等“新入俄”四地以及克里米亚领土都已经在宪法上“并入”俄联邦,因此,俄罗斯政府很难“后退”。但是,不解决这个“难题”的话,谈判就无法实现。怎么办呢?科尔图塔诺夫给出了个人建议。
科尔图塔诺夫建议将俄罗斯目前控制的领土定义为“不确定状态”,继续“由俄罗斯控制”,但俄罗斯同时也“不反对乌克兰的主权主张”。
至于具体操作方式,科尔图塔诺夫建议:双方立即、就地停火(冻结战争),在15年内由俄乌双方另行组织“公投”,并决定最终的“归属”。科尔图塔诺夫还特别强调说:“将这些地区的未来交给下一代人,而不是相互仇视的这一代人。”
尽管科尔图塔诺夫是以个人名义提出的这一设想,但基于他的“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的身份,不排除他是在代表俄罗斯政府“试探”各方反应的可能。不过,对于这个建议,不管是国际社会还是乌克兰方面,同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得不说,科尔图塔诺夫的这个建议看起来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必具有可操作性。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个建议所隐含的内在逻辑不太可能被国际社会接受。二是乌克兰和美西方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个“陷阱”。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去年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曾当着普京的面阐述了哈萨克斯坦不能承认顿涅兹克和卢甘斯克“独立”的原因:如果任由“民族自决”,那么,世界上就不仅仅是193个国家了,而是500——600个国家。
托卡耶夫之所以那样说,显然是因为哈萨克斯坦也有几个类似于顿巴斯地区那样的“俄族区”,当然会担心那样的“风气”蔓延。而从逻辑上来说,假如接受科尔图塔诺夫这个建议的话,极有可能会在未来形成如下模式:一旦一个大国对另一个小国领土中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土地“感兴趣”,那就先出兵“占领”,然后再冠冕堂皇地使用“政治手段”解决。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不可能被大多数国家认可。一来,这个世界上小国多。二来,从一战到二战后的这段时间里,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增加了很多,难免会与其他国家扯上历史渊源。
在克里米亚、卢甘斯克、顿涅兹克等俄罗斯目前控制的区域中,本来就是俄族人的比例高,如果再被俄罗斯控制15年的话,毫无疑问,俄族人的比例会更高。那样的话,不管怎么“公投”,他们必然会选择“归属”俄罗斯。所以,乌克兰和西方难免会认为科尔图塔诺夫的建议其实就是个“陷阱”。
其实,从目前的乌克兰战场内外态势来看,“冻结战争”也许对俄罗斯最为有利。但显然,乌克兰不会同意,美国也不太可能接受。直白地说,在即将来临的这场春季大战结束前,停火和谈判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说得再直白点,这场战争其实已经毫无悬念,这场冲突的性质必将决定这场“混合战争”的输赢。
TAG:安德烈,领土,克里米亚,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