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政策”,中小学早上到校时间调整了,5月开始推进落实

现在这个时间段,很多公司应该已经在筹划“五一放假”事宜了。可能很多家长还不知道,五月份除了劳动假期之外,还有另外一桩大事

现在这个时间段,很多公司应该已经在筹划“五一放假”事宜了。

可能很多家长还不知道,五月份除了劳动假期之外,还有另外一桩大事:家里的孩子早上上学时间,也要开始正式调整了。

为了确保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平衡发展,让他们既能享受童年的快乐,又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教育部的双减政策,来了。

首先是增加孩子的睡眠时间,其次减少作业量,反过来促进学校提高教学的效果。

其实,这也是大势所趋,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开始顺应自然选择,从“人人成才”到“各尽其才”开始转变。

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家长们也像个个上紧了发条,跟着孩子连轴转

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我哥家的孩子去年刚上初一

①上小学的时候是7:40到校

家长基本就是6:30起床准备早饭,6:50叫孩子起床,洗漱加吃早饭半个小时左右,7:25分就要出门,把孩子送到学校后,正好表哥去上班,时间刚刚好。

可是自从去年升入初中后,时间变得更加紧迫起来,完全比上小学阶段提高了一个段位。

②初一要求是7:00之前到校

6点之前,家长就必须要起来,不然孩子肯定会手忙脚乱,吃早饭也没胃口。

跟小学不同,7:00之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表哥去公司又嫌太早,回家里也待不了几分钟。

于是,改变了送娃上学的方式,只要不是刮风下雨,都会电瓶车送孩子去学校,这样回去不堵车,可以节约时间,到家后还能待个20分种。

另外,最明显的变化:

上了初中后,课程变多了,教的东西也变复杂了,开始有晚自习了,当然这个晚自习是自愿参加的,每天晚上八点去接。

回家还有英语读书打卡之类,总体算下来孩子要10:30才能上床睡觉,而6:00就要起床,满打满算也只能睡7个半小时。

每个人都有上学的经历,在学生时代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是睡觉时间,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想要睡个懒觉,还真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这还要排除有些学生,在休息日还有其他的课外辅导课程。

从表哥的经历中,也能从中发现几个道理:

①小学阶段还好,但到了初中的阶段,学习节奏加快了,学习任务重了,睡眠时间少了,别说孩子,家长有时都感觉休息不好,上班哈欠连天。

  • 众所周知,压力大会影响成长发育,所以减少作业的时间和总量,减轻作业负担,成了双减的首要目标。

②同时,双减政策还指出,对校外的培训要严格审批,规范服务,说白了就是限制它们的数量。

③为了让双职工有时间接送孩子放学,还专门增加了延时服务。

  • 延时服务,其实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既减少校外参差不齐的培训,降低家长的经济支出,还反过来推动老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孩子们在学校内就能“学足、学好”。

所以,有网友总结了一句话:

双减和延时,对孩子和家长有好处,但对老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以上这些信息外,教育部还传达了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中小学开始推迟早上上学的时间,取消早自习

但又带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以前先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家长去上班,时间刚刚好。

现在上学时间晚了,送完孩子的家长就会上班迟到,但如果专门让一个人送,又会影响一家人的收入。

对于老师来说,他们考虑的东西更多:

①调整的正常上课时间在8点之后,但课还是以前的上午4节课,早上的时间就要被压缩,上课的节奏就要加快。

  • 上课节奏快了,有些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或者跟不上的学生,又需要老师同时兼顾了。

②家长把大部分的希望寄托给学校:

  • 上课时间少了,又要顾及到所有学生,作业变少了,教学质量反倒要提高,这些对老师都是新的挑战。

③同时,还有放学后的延时服务,对老师来说“休息时间少了,工作量增多了”。

当然,老师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民族的崇高职业,既然国家有这样的政策,他们自然也会义不容辞地跟进。

但,同时大家又要明白一点,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长的事情。

最后,说说这次中小学到校时间的改革:

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休息时间多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好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TAG:老师,学校,学生,小学